字體大小
大
中
小
樹冠層生態研究
科學家曾估算地球陸域生態系中,有超過一半以上的生物居住在樹冠層裡,因此,森林樹冠層健全與否對於陸地生態系而言是相當重要的。
雪霸國家公園長期以來致力於保育與環境教育的推廣,近年來更運用攀樹技術進行園區內樹冠層的研究,不僅發現了只有在樹冠上才會見到的依附植物,也更近距離的觀察動物在樹冠上的生態。
除研究外,雪霸處更將攀樹活動與環境教育結合讓民眾與學童能夠更貼近樹林及了解樹冠的世界。
- 出版「綠色摩天樓—雪見森林四季的奧秘」
本科普書籍為雪見遊憩區昆蟲群聚動態和植物開花物候調查的多年研究成果呈現。以”綠色摩天樓”比喻為森林各垂直分層,藉由介紹臺灣中海拔原始森林垂直分層的昆蟲與植物,達到推廣雪見遊憩區生態教育之目的。希望透過本書的引導,讓讀者對於雪見遊憩區的森林昆蟲與植物,能有深入淺出的認識及了解。
相關典藏:
.綠色摩天樓
- 完成「雪見地區天然林與人工林樹冠層昆蟲相調查」
本研究目的在於界定各類昆蟲調查方法的特性,應用於建立雪見遊憩區天然林及人工林木各代表樹種樹冠層之昆蟲相及棲群變動資料,分析雪見遊憩區優勢昆蟲的組成及變異特性。除建立資料,並評估雪見地區樹冠層適當的調查方法,做為未來樹冠層調查的參 考,所得資料得用以監測環境、昆蟲多樣性組成及生態棲所的變化,做為永續經營決策之參考。
相關典藏:
.雪見地區天然林與人工林樹冠層昆蟲相調查
- 辦理「雪見原鄉-來去部落住一晚&探索21m樹冠生態之旅」
本活動分2梯次辦理(6月26-27日及7月10-11日)。第1天透過專業國家公園原住民解說員講解雪見地區泰雅原住民生活、狩獵文化,並夜住部落民宿。第二天至雪見遊憩區探索自然—利用繩索攀爬至樹高21公尺樹冠平台觀察附生植物、蝙蝠巢箱及鳥巢箱。
相關典藏:
.2014年國家公園週創新遊憩系列活動「雪見原鄉-來去部落住一晚&探索21m 樹冠生態之旅」活動簡章
- 辦理「2014森林樹冠層生態保育國際研討會」
本次研討會邀請美國知名樹冠層研究先驅--「爬樹的女人」乙書作者瑪格麗特˙羅曼博士(Dr. Margaret D. Lowman) ,及任職奧勒岡州立大學森林資源病蟲害專家David C. Shaw博士、佛羅里達州樹冠走道結構專家的Dr. Philip K. Wittman、加拿大的步行蟲分類博士生Dr. Wesley Hunting、馬來西亞沙巴公園Dr. Maklarin Lakim、神山國家公園鳥類專家Alim Biun等人來臺參與,同時邀請國內相關研究學者專家家(楊曼妙、葉文斌及徐嘉君)等,分別就國際樹冠生態的保育、環境教育、科學研究及攀樹技術做經驗分享,期能以國際案例分享,拓展與會人員對於保育研究相關業務的國際視野,並藉由研討會之討論達到國際交流之目的。
相關典藏:
.2014森林樹冠層生態保育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 辦理「攀‧探索綠色大傘」特展活動
展期自103年4月10日至7月1日止。此次特展為雪霸國家公園與雪霸志工共同策劃,透圖說及模擬裝備讓民眾可以更進一步了解樹冠上的世界。展中更分享研究者、攀樹者與活動參與者對於運用攀樹技術與樹木作進一步接觸的感動。開展當日並邀請來自美國3位樹冠層專家共同參與,包含: 「爬樹的女人」作者瑪格莉特.羅曼(Margaret Lowman)、勒岡州立大學教授David Shaw博士及佛羅里達州樹冠走道結構專家Philip Wittman博士。
相關典藏:
.「攀‧探索綠色大傘」特展活動照片
.「攀‧探索綠色大傘」開展新聞稿
.「攀‧探索綠色大傘」開展成果新聞稿
.「攀‧探索綠色大傘」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