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大
中
小
墾丁候鳥保育史
恆春半島位於臺灣最南端,是南遷至菲律賓度冬候鳥的天然通道。每年秋季落山風初起時,紅尾伯勞與灰面鷲大量過境恆春半島,促使當地人產生獵捕動機。

「候鳥保護計畫」近因始於民國67年6月,台中鳥會會長吳森雄於「日本鳥類保護聯盟會議」遭日人責問臺灣猛禽大量獵捕事宜。同年8月,日本野鳥理事長專程來台調查秘獵事宜。10月漢聲雜誌刊登第一篇有關灰面鷲絕望困境的報導,點燃了保育灰面鷲的火炬。民國68年10月,臺灣地區保育團體、媒體等於滿州鄉舉行保護候鳥座談會,引起臺灣媒體關注。
民國70年營建署成立,國家公園組主動辦理相關宣導事宜,於恆春地區同時舉辦國家公園畫展、生態攝影、鳥類攝影展及鳥類幻燈片欣賞等相關活動,自此展開墾丁國家公園漫長的候鳥保護歷程。隨著生態教育紮根及墾管處、屏東縣野鳥學會努力之下,墾丁候鳥季發展為「墾丁賞鷹季」及「墾丁雁鴨季」二個不同季節的賞鳥活動,是遊客至墾丁國家公園旅遊的2個季節性活動代表。
- 2022年琅嶠鷹季的年度盛會-「滿州賞鷹博覽會」
墾管處101年鷹季特別結合林務局屏東林區管理處、屏東野鳥學會、台灣猛禽協會、行政院農委會畜產試驗所恆春分所、滿州鄉公所、屏東縣立滿州國中及里德、社頂社區等單位,舉辦賞鷹解說、賞鷹小旅行、猛禽專題演講、地景藝術裝置展、猛禽畫展、賞鷹博覽會等系列活動。
- 2021年琅嶠鷹季的年度盛會-「滿州賞鷹博覽會」
因應疫情,停止辦理實體活動,改以社頂鷹季裝置藝術設置取代。
- 簽署「猛禽系統及灰面鵟鷹環境教育合作備忘錄」
處外合作案:2021年4月23日與長榮大學在該校簽訂猛禽系統及灰面鵟鷹環境教育合作備忘錄。
- 2020年琅嶠鷹季的年度盛會-「滿州賞鷹博覽會」
「2020琅嶠鷹季系列活動」:本處與滿州鄉公所、屏東縣野鳥學會、旅宿業者及轄內各生態旅遊社區合作,於2020年10月10日至11日共同規劃舉辦2020琅嶠鷹季系列活動。設置戶外環境電影院及各類原民文創、生態環教、友善小農、社區生態旅遊、滿州農特產品攤位等。寓教於樂淺移默化,深植生態保育之觀念於人心。
- 2019年琅嶠鷹季的年度盛會-「滿州賞鷹博覽會」
「2019琅嶠鷹季系列活動」:本處與滿州鄉公所、屏東縣野鳥學會、小墾丁渡假村等旅宿業者及轄內各生態旅遊社區,於2019年10月10日至11日共同規劃舉辦2019琅嶠鷹季系列活動。內容有「與鷹同行」 3公里健走活動、鷹空下的野餐、「鷹樂響宴」音樂會、排灣族射箭文化體驗、戶外環境電影院及各類原民文創、生態環教、友善小農、社區生態旅遊、滿州農特產品攤位等。寓教於樂淺移默化,深植生態保育之觀念於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