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鮭寶魚兒的願望
字體大小
大
中
小
鮭寶魚兒的願望
上線時間:2016-12-01
發行單位:內政部營建署
適合對象:小學生
課程長度:約15分鐘
認證時數:暫無
系統建議:IE11, Chrome, Firefox5
上線時間:2016-12-01
發行單位:內政部營建署
適合對象:小學生
課程長度:約15分鐘
認證時數:暫無
系統建議:IE11, Chrome, Firefox5
課程大綱
- 第一章:鮭寶魚兒的願望
- 第二章:臺灣櫻花鉤吻鮭
- 第三章:生態
課程介紹
本課程結合營建署童書教育繪本「鮭寶魚兒的願望」,介紹國寶魚─臺灣櫻花鉤吻鮭,藉由介紹臺灣櫻花鉤吻鮭的生態環境的變化與迴游尋找棲地的過程,讓民眾了解牠們所面臨的各種威脅,同時也認識管理處在保育工作上的作為,臺灣櫻花鉤吻鮭曾經一度瀕臨滅絕,經過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的努力,才慢慢地復育成功。
課程目標
認識武陵地區臺灣櫻花鉤吻鮭的生存環境與生態,並了解國家公園的復育策略。
相關出版物
《鮭寶魚兒的願望》精裝繪本
ISBN/ISSN:9789860437850
出版機關:內政部營建署
出版年月:民國103年12月
編/著/譯者:黃麗卿等撰文;紀君宜繪圖
實體訂購可至國家網路書店: http://www.govbooks.com.tw/viewitem.aspx?prodno=70541
相關典藏案例
1917年:日本人青木赳雄正式報告發現臺灣花鉤吻鮭發現於環山社附近溪流。
1919年:美國魚類學大師喬丹博士(Dr. Jordan)和他的日籍學生大島正滿,正式發表認定此種臺灣高地產的鮭科魚類為新種
1938年日本政府正式將臺灣高地大甲溪產鮭魚(臺灣櫻花鉤吻鮭)列為天然紀念物。
1960 -1970 年:梨山大量開發果園農地導致生態棲地受損,以及過度捕捉與毒魚事件,有勝溪及司界蘭溪中的臺灣櫻花鉤吻鮭族群完全消失。
1962年:美國的邊克教授(Dr. R. J. Behnke)等發表臺灣櫻花鉤吻鮭學名。
1984年:行政院農委會委託臺大動物系林曜松教授等人進行臺灣櫻花鉤吻鮭的全面性調查。
1984年:水產實驗所鹿港分所興建養殖池及孵化室,首度進行人工復育的工作。
1985年:推動櫻花鉤吻鮭保育整體計畫。
1992年11月30日:雪霸國家公園借用行政院農委會櫻花鉤吻鮭復育中心,成立武陵行政中心。
1993年11月11日:武陵管理站用地的確認,於中谷興建武陵管理站與警察隊,總估計占地面積為0.198公頃。
1995年:計育成357尾魚苗,放流於高山溪、七家灣溪和司界蘭溪上游。
1995年4月:進行「觀魚臺附近棲地改善造林暨沿岸植生復舊計畫」
1995年6月:七家灣溪潛在植被之研究,分析七家灣溪流域現有之植物生態資源。
1996年:計育成815尾魚苗放流於高山溪、七家灣溪和司界蘭溪上游。
1997年8月26日:櫻花鉤吻鮭族群生態調查和育種場位址評估。
1998年3月:進行「大甲溪上遊武陵地區植樹造林工作計畫」
1998年6月:櫻花鉤吻鮭種魚蓄養場及魚苗繁殖場規劃設計。
1999年計育成960尾魚苗,放流於高山溪和七家灣溪。
1999年6月七家灣溪鮭魚棲地的復舊。
2000年3月8日:進行「永遠的國寶魚─櫻花鉤吻鮭」保育系列活動
2001年高山溪防砂壩改善前後棲地變之調查研究。
2001年6月將高山溪一、二號攬砂壩改建完畢。
2002年3月9日:為保育臺灣櫻花鉤吻鮭的生態環境與永續經營,雪霸處結合植樹節,將每年3月定為「臺灣櫻花鉤吻鮭月。
2003年12月武陵地區溪流藻類生產力之限制營養鹽。
2003年12月臺灣鮭魚人工復育技術成果。
2003年12月櫻花鉤吻鮭天敵之研究。
2004年臺灣.櫻花鉤吻鮭移地保育之研究
2004年12月武陵地區水質監測及水質評估、櫻花鉤吻鮭族群監測與動態分析。
2005年「臺灣櫻花鉤吻鮭生態中心」興建完成。
2006年10月執行「送小櫻回家-臺灣櫻花鉤吻鮭重返歷史棲地放流作業」
2007年11月司界蘭溪放流165尾、南湖溪315尾,合計480尾。.
2007年12月七家灣溪壩體改善研究評估。
2008年11月28~29日「與雪霸國家公園有約─武陵與櫻花鉤吻鮭有約 七家灣溪楓紅生態之旅」
2009年7月雪霸處協助南山及環山社區發展協會成立「南山國寶魚保育巡守隊」。
2009年12月臺灣櫻花鉤吻鮭歷史溪流放流環境評估與放流監測。
2010年12月20日七家灣溪一號壩壩體及棲地改善工程 先期生態及棲地調查。
2011年11月於伊卡丸溪放流 100尾鮭魚並新增樂山溪放流 100 尾。
2011年5月完成七家灣溪一號壩棲地改善過程。
2012年12月:完成武陵地區溪流生態系復育監測與研究成果報告、大甲溪上游臺灣櫻花鉤吻鮭歷史棲地 環境生態調查及溪流放流長期監測。。
2013年11月於樂山溪放流34尾、樂山溪放流150尾。
2014年12月七家灣溪水文影像監測計畫。
2014年12月28日《鮭寶魚兒的願望》繪本新書發表會。
1919年:美國魚類學大師喬丹博士(Dr. Jordan)和他的日籍學生大島正滿,正式發表認定此種臺灣高地產的鮭科魚類為新種
1938年日本政府正式將臺灣高地大甲溪產鮭魚(臺灣櫻花鉤吻鮭)列為天然紀念物。
1960 -1970 年:梨山大量開發果園農地導致生態棲地受損,以及過度捕捉與毒魚事件,有勝溪及司界蘭溪中的臺灣櫻花鉤吻鮭族群完全消失。
1962年:美國的邊克教授(Dr. R. J. Behnke)等發表臺灣櫻花鉤吻鮭學名。
1984年:行政院農委會委託臺大動物系林曜松教授等人進行臺灣櫻花鉤吻鮭的全面性調查。
1984年:水產實驗所鹿港分所興建養殖池及孵化室,首度進行人工復育的工作。
1985年:推動櫻花鉤吻鮭保育整體計畫。
1992年11月30日:雪霸國家公園借用行政院農委會櫻花鉤吻鮭復育中心,成立武陵行政中心。
1993年11月11日:武陵管理站用地的確認,於中谷興建武陵管理站與警察隊,總估計占地面積為0.198公頃。
1995年:計育成357尾魚苗,放流於高山溪、七家灣溪和司界蘭溪上游。
1995年4月:進行「觀魚臺附近棲地改善造林暨沿岸植生復舊計畫」
1995年6月:七家灣溪潛在植被之研究,分析七家灣溪流域現有之植物生態資源。
1996年:計育成815尾魚苗放流於高山溪、七家灣溪和司界蘭溪上游。
1997年8月26日:櫻花鉤吻鮭族群生態調查和育種場位址評估。
1998年3月:進行「大甲溪上遊武陵地區植樹造林工作計畫」
1998年6月:櫻花鉤吻鮭種魚蓄養場及魚苗繁殖場規劃設計。
1999年計育成960尾魚苗,放流於高山溪和七家灣溪。
1999年6月七家灣溪鮭魚棲地的復舊。
2000年3月8日:進行「永遠的國寶魚─櫻花鉤吻鮭」保育系列活動
2001年高山溪防砂壩改善前後棲地變之調查研究。
2001年6月將高山溪一、二號攬砂壩改建完畢。
2002年3月9日:為保育臺灣櫻花鉤吻鮭的生態環境與永續經營,雪霸處結合植樹節,將每年3月定為「臺灣櫻花鉤吻鮭月。
2003年12月武陵地區溪流藻類生產力之限制營養鹽。
2003年12月臺灣鮭魚人工復育技術成果。
2003年12月櫻花鉤吻鮭天敵之研究。
2004年臺灣.櫻花鉤吻鮭移地保育之研究
2004年12月武陵地區水質監測及水質評估、櫻花鉤吻鮭族群監測與動態分析。
2005年「臺灣櫻花鉤吻鮭生態中心」興建完成。
2006年10月執行「送小櫻回家-臺灣櫻花鉤吻鮭重返歷史棲地放流作業」
2007年11月司界蘭溪放流165尾、南湖溪315尾,合計480尾。.
2007年12月七家灣溪壩體改善研究評估。
2008年11月28~29日「與雪霸國家公園有約─武陵與櫻花鉤吻鮭有約 七家灣溪楓紅生態之旅」
2009年7月雪霸處協助南山及環山社區發展協會成立「南山國寶魚保育巡守隊」。
2009年12月臺灣櫻花鉤吻鮭歷史溪流放流環境評估與放流監測。
2010年12月20日七家灣溪一號壩壩體及棲地改善工程 先期生態及棲地調查。
2011年11月於伊卡丸溪放流 100尾鮭魚並新增樂山溪放流 100 尾。
2011年5月完成七家灣溪一號壩棲地改善過程。
2012年12月:完成武陵地區溪流生態系復育監測與研究成果報告、大甲溪上游臺灣櫻花鉤吻鮭歷史棲地 環境生態調查及溪流放流長期監測。。
2013年11月於樂山溪放流34尾、樂山溪放流150尾。
2014年12月七家灣溪水文影像監測計畫。
2014年12月28日《鮭寶魚兒的願望》繪本新書發表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