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治時期國立公園的發軔
1894 年清日甲午戰爭,翌年清國戰敗,日本開始長達 51
年的對臺統治。
明治44年(1911年)日本政府受到世界保育風潮影響,在昭和六年(1931年)公佈國立公園法;昭和八年(1933年),臺灣成立國家公園調查會,釐定臺灣設立國家公園地點及條件草案,依據日本已頒布施行的「國立公園法」,草擬臺灣地區國立公園法實施草案及要項。
經過有志之士奔走,日本政府於昭和10年(1935年)成立國立公園委員會,並提出3處國家公園預定地。昭和12年(1937年),日本臺灣總督府正式核定大屯、次高太魯閣、新高阿里山三座國立公園的範圍,並提出規劃計畫,最後因太平洋戰爭爆發而擱置。
日治時期,臺灣國立公園推動僅止於調查規劃階段,但其對臺灣仍有貢獻包括:國家公園法規、制度的建立及國家公園範圍確定,為日後臺灣國家公園發展奠下基礎。
日治時期的國家公園相關連結
太魯閣峽谷的入口,立霧溪吊橋 (來源:國家圖書館-臺灣記憶)
太魯閣峽谷(次高太魯閣國家公園) (來源:國家圖書館-臺灣記憶)
阿里山(新高阿里山國立公園) (來源:國家圖書館-臺灣記憶 )
(臺灣八景太魯閣)仙寰橋的石門 (來源:國家圖書館-臺灣記憶)
(臺灣八景太魯閣峽谷) 立霧溪吊橋 (來源:國家圖書館-臺灣記憶)
仙寰橋 國家公園 東臺灣太魯閣峽谷 (來源:國家圖書館-臺灣記憶)
臺灣の國家公園 (來源: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 日治時期圖書全文影像系統)
(國立公園預定地)東臺灣的太魯閣峽谷 (來源:國家圖書館-臺灣記憶)
五十万分一國立公園圖 (來源: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 日治時期圖書全文影像系統)
1932/03/花蓮港廳人士成立「東臺灣勝地宣傳協會」,積極宣傳太魯閣峽勝景。《大太魯閣 臨海道路的斷崖
》 (來源:國家圖書館-臺灣記憶)
1932/03/花蓮港廳人士成立「東臺灣勝地宣傳協會」,積極宣傳太魯閣峽勝景。《大太魯閣 臨海道路的斷崖2》 (來源:國家圖書館-臺灣記憶)
1932/03花蓮港廳人士成立「東臺灣勝地宣傳協會」,積極宣傳太魯閣峽勝景。《花蓮港郊外加禮宛的曠野》 (來源:國家圖書館-臺灣記憶)
1932/4/12日本國立公園委員田村剛博士至太魯閣進行國立公園候補地考察。《大タロコ國立公園候補地の概觀昭和八年》(1933年出版) (來源:
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日治時期圖書全文影像系統 )
1934/11/5「大屯國立公園協會」成立。《草山—竹子湖道》 (來源:國家圖書館-臺灣記憶)
1935/08/台灣總督府設立「臺灣國立公園協會」。《臺灣の 國立公園 》 (來源:
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日治時期圖書全文影像系統 )
1935/08臺灣總督府設立「臺灣國立公園協會」。《國立公園》 (來源: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1936/7/27臺灣國立公園協會與臺灣山林會合作發行「臺灣國立公園號」專刊。《臺灣の山林》 (來源: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1939/臺灣國立公園協會發行「臺灣國立公園寫真集」及「臺灣國立公園書畫集」。《臺湾囯立公園寫真集》 (來源:
中研院臺史所數位典藏檢索系統影像資料)
1939/臺灣國立公園協會發行「臺灣國立公園寫真集」及「臺灣國立公園書畫集」。《臺湾囯立公園寫真集》 (來源: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